Issue Dual Catalysis · Volume · 2024
Part 2/2
Stereodivergent 1,5-Conjugate Addition with Iminoesters via Pd/Cu Dual Catalysis
Yang, Zi-Jiang; He, Zhi-Tao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报道了第一个通过协同 Pd/Cu 催化剂进行的立体发散 1,5-共轭加成反应。通过指定每个手性配体与相应金属连接的绝对构型,可以轻松获得产物的所有四种立体异构体。以高产率在共轭酯的γ-位上引入了一系列氨基酸基团,具有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下游转换凸显了该方法的合成价值。
Kim, Hyun Jin; Shin, Myoung Hyeon; Kim, Woo Hee; Park, Jin Hyun; Lee, Gang Min; Bae, Han Yong
从安全性、用户友好性和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可开发可持续的、官能团耐受的催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本文中报告了三重氢键供体活化剂 N-三氟甲基磷三酰胺 (N-TPT),用于“水相”多组分烯丙基化的协同布朗斯台德酸水催化。该反应以水为反应介质,将极性二醇底物(如 1,3-二羟基丙酮)转化为含有同质烯丙基胺官能团的 α-叔胺衍生物,表现出显著的效率。单晶 X 射线结构和控制实验强调了多重氢键在实现这种水相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Zhang, Jian; Guo, Chen; Tang, Weijun; Xue, Dong; Sun, Huaming; Xiao, Jianliang; Wang, Chao
陕西师范大学, 英国利物浦大学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接力催化体系,用于吲哚与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氢化偶联,得到了对映体富集的手性γ-吲哚醇,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和优良的对映体选择性(32个例子,高达>99% ee)。机理研究表明,该接力催化体系由铜催化烷基化和钌催化不对称氢化组成。
Asymmetric All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Based on Relay Catalysis
Wu, Zhenwei; Feng, Xiaoming; Liu, Yangbin
深圳湾实验室,四川大学
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作为不对称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众多催化体系中,接力催化能够一锅连续激活多个步骤并快速构建多个手性中心,为有机合成提供了简单而强大的平台。近年来,接力催化已成功应用于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并实现了多种具有挑战性的转化。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十年来基于接力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的相关进展。
Live Webinar: Dual Catalysis
双催化
双催化是一种开发新型有机反应的有效策略,而传统方法过去很难实现这种反应。无论是通过接力催化还是协同催化,它不仅可以促进复杂的多键形成,还可以丰富构建新分子的工具箱。
本期研讨会由SYNTHESIS副主编Jung Min Joo教授主持,南开大学资伟伟教授、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Wai Hong Chan教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王春江教授将介绍他们在双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
时间及注册方式
2024年8月22日 周四
15:00 北京时间
点击或复制下方链接至浏览器注册
# Chair
Prof Jung Min Joo
庆熙大学,韩国
Jung Min Joo教授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位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工作结束后,她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礼来公司担任工艺化学家。2013年,Jung Min Joo教授进入韩国釜山国立大学任教,并于2022年获得正教授职称,2023年3月转入韩国庆熙大学化学系。自2023 年1月起,她担任Synthesis期刊副主编。
# Speaker 1
Synergistic Catalysis Enabled Stereodivergent Csp3–Csp3 Coupling Reactions
资伟伟 教授/博导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2006年于兰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本科期间曾跟随张浩力教授从事仿生超疏水纳米材料的研究。2006年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跟随马大为研究员从事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并且完成了(-)-GB 13, (+)-GB 16 以及 (-)-Vincorine的合成。于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留所工作。2012年5月始加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F. Dean Toste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金催化、手性阴离子催化。2016年,他在南开大学开始独立学术生涯,并于2023年晋升为正教授。资伟伟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不对称催化和天然产物合成。
# Speaker 2
Recent adventure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Brønsted acid, gold and photoredox catalysis
Prof Philip W. H. Chan
蒙纳士大学,澳大利亚
Philip W. H. Chan教授于1995年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学士(荣誉)学位,并于1998年在Mark. G. Moloney教授的指导下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他在日本东北大学Yoshinori Yamamoto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Craig A. Hutton教授和香港大学Chi-Ming Che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并于2006年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的身份开始独立研究生涯。2014年,他担任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化学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涉及均相催化、反应发现、功能材料和天然产物合成等广泛领域。
# Speaker 3
Synergistic Catalysis with Azomethine Ylides
王春江 教授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王春江教授于2000年获得中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施敏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3 年博士毕业后,他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跟随张绪穆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秋季,他在武汉大学开始独立学术生涯,并于 2008年晋升为教授。王春江教授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不对称催化方面,致力于开发用于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手性分子的新颖实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