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静态拉伸 vs 动态拉伸,孰优孰劣? 2023-07-15

#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运动医学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与运动医学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蔷鸽 | 合肥工业大学

↓ 运动医学专题丨04

众所周知,拉伸是运动锻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低水平的肌肉柔韧性和较高水平的刚度与更高的肌肉损伤风险相关。因此,在从事体育活动之前进行拉伸有多种好处,包括降低受伤风险和提高运动表现。

许多研究通过运动范围(ROM)、被动扭矩(PT)和被动刚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静态拉伸(SS)可以提高柔韧性。然而,也有评论文章报道了延长静态拉伸的时间(>30-60秒)对肌肉性能有不利影响。因此,在参加高水平或竞争性的运动或训练项目之前,不建议进行长时间的静态拉伸活动。

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动态拉伸(DS)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跳跃高度和冲刺时间,而且与静态拉伸相比,动态拉伸对成绩的影响更大。在肌肉表现方面,现有数据似乎表明,与静态拉伸相比,动态拉伸更适合热身。然而,就提高或保持柔韧性而言,哪种拉伸方法更有效仍不清楚。

►  Training & Testing

Changes in Flexibility and Force are not Different after Static Versus Dynamic Stretching

Matsuo S et al.

CC BY-NC-ND 4.0 · Sports Med Int Open 2019; 03(03): E89-E95, DOI: 10.1055/a-1001-1993

虽然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都可作为运动的热身项目,但很少有研究直接比较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在柔韧性参数方面的急性效果 (例如运动范围、疼痛发作时的被动扭矩和被动刚度)以及肌肉力量。比较这两种类型的拉伸对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影响,或许有助于选择更合适的拉伸方法以适用于不同体育活动前的热身。

基于此,Shingo Matsuo等人进行了一项随机交叉试验,比较了静态和动态拉伸对运动范围(ROM)、疼痛发作时的被动扭矩(PT)、被动刚度和等长肌肉力量的影响。研究假设DS在增强肌肉性能方面比SS更有效;此外,研究假设在相同的拉伸条件下,DS对柔度参数的影响等于或大于SS的影响。

16名健康年轻的男性自愿参加该项研究(平均±标准差(SD)∶年龄22.2±1.2岁,身高170.7±6.2厘米,体重64.0±11.5公斤,体重指数21.9×3.3kg/m2),他们在两天内以随机顺序对右膝屈肌进行了总计300秒的主动静态或动态拉伸。为了评估拉伸的效果,受试者在拉伸前后立即使用等速测力计测量了ROM、疼痛发作时的PT、被动膝关节伸展期间的被动刚度以及最大自愿等长膝关节屈曲力(图 1)。所有测量均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1小时)进行。

64b1028cec9b9.png

图 1 | 右侧腘绳肌的静态拉伸(a)和动态拉伸(b) ; c 相关变量的测量。

研究使用r效应量(ES)来计算拉伸前后的变化以及拉伸前后比较的ES(分别为绝对值和相对变化)。本研究中ES解释如下:效应小,≥0.1;中等效应,≥0.3; 效应大,≥0.5。所有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a-1001-1993-4.png

表1 | 拉伸对相关变量变化的影响

运动范围(ROM)


静态拉伸(SS)和动态拉伸(DS)后运动范围均显著增加(p<0.01)(表1)。拉伸前后的ES值变化较大(SS: 0.88, DS: 0.88)。然而,研究观察到SS和DS在拉伸前值、拉伸后值或相对变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拉伸后比较的ES值反映了中等效应的ES(绝对值:0.45,相对变化:0.35)。

疼痛发作时的被动力矩(PT)


SS和DS后疼痛发作时PT显著增加(p<0.01)(表1)。拉伸前后的ES值反映了效应大的ES (SS:0.88,DS:088)。然而,研究观察到SS和DS的拉伸前值,拉伸后值或相对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拉伸后比较的ES值反映了小或中等效应的ES(绝对值:0.23,相对变化∶0.40)。

被动刚度


SS和DS后,被动刚度明显下降(p<0.01)(表1)。拉伸前后的ES值反映了效应大的ES (SS : 0.87,DS :0.86)。然而,研究观察到SS和DS的拉伸前值,拉伸后值或相对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拉伸后比较的ES值反映了一个可以忽略不计或效应小的ES (绝对值:0.00,相对变化∶0.22)。

等长肌力


SS和DS后等长肌力均明显下降(p<0.01)(表1)。 拉伸前后的ES值反映了效应大的ES ( SS:0.88, DS:088)。然而,研究观察到SS和DS的拉伸前值,拉伸后值,或相对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此外,拉伸后比较的ES值反映了可以忽略的ES (绝对值∶0.07,相对变化∶0.01)。

综上研究,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均显著增加了ROM和疼痛发作时的PT (p<0.01),并在拉伸后立即显著降低了被动刚度和等长膝关节屈曲力(p<0.01)。然而,对于以上任何测量,两种拉伸方法之间的变化幅度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300秒的静态或动态拉伸可以增加柔韧性并降低等长肌肉力量;并且两种拉伸方法之间的拉伸效果没有差异。

该项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只评估了较长时间拉伸的效果(每种拉伸类型总共300秒)。而在实际的常规拉伸项目中,每块肌肉进行300秒的拉伸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将静态和动态拉伸的效果与更常见的较短持续时间的拉伸(20-60秒)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