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血浆治疗”能否救患者于危难之中? 2020-02-21
AdobeStock_200846925.jpg

开头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至今,全国仍处于高度戒备当中。随着科学家们对病毒的研究更加深入,随着治愈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专家们对疾病的认知在不断的更新,诊疗标准也在持续完善中。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与第五版相对比,新方案治疗手段中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一条,并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而“血浆治疗”的原理是什么?是否真的能救重症患者于危难之中?本篇文章将带您了解“血浆治疗”。

“恢复期血浆疗法”治疗原理

病毒颗粒感染机体后,体内可产生针对病毒蛋白质的多种不同的抗体。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有一层包膜,针对包膜里面的病毒蛋白质,普通抗体无法接触到,因此没有抗病毒的作用。只有识别病毒颗粒表面蛋白质的抗体,才可能有抗病毒作用,这些抗体选择性地与病毒结合,而不与机体正常组织结合,这就是所谓的“特异性”。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经过治疗康复后,身体内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所谓恢复期血浆疗法,就是采集康复期患者富含抗体的血液后,经过特殊处理输注给其他患者的一种被动免疫治疗方法,其中的核心物质是“抗体”,即机体由于抗原(如病毒)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

“血浆疗法”的临床应用

利用血浆进行临床治疗并不罕见。SARS时期,就曾有被感染者通过输注康复者血浆痊愈的先例,但是由于病愈者身体虚弱、不适合献血以及血浆来源有限等原因,当时这种方法并未得到普及。之后在H5N1禽流感和H1N1禽流感的治疗中,都有应用恢复期血浆治疗患者的案例,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最新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在本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目前已经进行了10例治疗,其中6例有病毒血症,在使用血浆治疗后,两三天内病毒血症消失,病人临床情况有所改善。

治疗一位患者需要多少血浆?

已有的针对其他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经验表明,恢复期血浆使用时,首次剂量为200毫升,4小时内输注完成。然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可于次日或间隔24-48小时再次输注200毫升,最大输注剂量为500-600毫升(总剂量)。针对儿童患者,可按5毫升/公斤输注,时间间隔如上,最多输注次数不超过3次。每个患者的最佳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其具体病情由医生而定。

“血浆疗法”的局限性

“血浆疗法”虽然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少见,但其本身还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每个康复患者血浆里抗体的含量可能差异很大,这样导致没办法控制剂量;

其次,血浆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确认完全除掉新冠病毒以及病人本身可能携带的其他病毒,如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再者,接受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在注射血浆后会产生免疫的排外反应;

最后,还需要考虑供应问题,要大面积推广这种方案需要很多康复患者自愿献血,而大多数康复患者身体还比较虚弱。

当前,证实血浆疗法对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有效的结论仅来自武汉10例重症病人的观察,但没有设立对照组,没有入组的标准说明,也没有可信的终点指标等,并不能算作循证医学证据。“血浆疗法”能否应用于更为广泛人群,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风险,需进一步验证。

令人欣慰的是:2月13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研究员开始申请血浆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该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地进行。其研究结果令人期待。

5e4ea30588047.png

结语

任何一个治疗都有一定的风险。在无药可医、疫情又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在重症病人的救治方面,“血浆治疗”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于如何趋利避害,以最低的风险收获最多的益处,相信我国研究人员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 首都医科大学 天然

本文作者独家供稿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