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干扰素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应用 2020-02-14
95.jpg

自2003年SARS以及2013年MERS爆发后,研究者便开始筛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遗憾的是至今并未研制出成熟有效的药物。因此,在2019年新冠肺炎来袭之时,“老药新用”也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

近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提及到: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

干扰素作为一个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在对抗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等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在之前的SARS,MERS治疗中,也有一些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效。本篇文章将带您认识干扰素。

// 关于干扰素

人体产生的已知的干扰素共有13种,分为三大类:I型、II型、III型。

I型干扰素以 IFN-α与IFN-β为主,由先天性免疫细胞分泌;II型干扰素即IFN-γ,主要由活化后的T细胞产生;III型干扰素为几种 IFN-λ,其已知的分布与功能都比较有限。

I型干扰素是参与抗病毒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它的产生主要由先天性免疫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表面或内部受体(Toll like receptor,NOD like receptor,RIG-I receptor,cGAS等)接触到病毒的特异性抗原物质,然后通过胞内的信号分子传递,最终激活转录因子IRF3/7从而启动I型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根据干扰素蛋白质一级结构不同,又可分成 α、β、γ 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产生, 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及免疫调节活性。

// 干扰素的药理作用

干扰素抗病毒的药理作用主要基于:宿主细胞内染色体DNA中的干扰素基因受抑制蛋白控制,呈静止状态;当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导剂刺激时,细胞产生可灭活抑制蛋白的特异性因子,使干扰素基因抑制得以释放;由干扰素基因生成特异的干扰素mRNA,并在细胞内核蛋白体中,在此特异的干扰素mRNA指导下合成干扰素蛋白, 并释放到细胞外。

α-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与被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膜上干扰素受体结合,这些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每个细胞上表达的数目可达500~20000个。α-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染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基因,生成抗病毒蛋白mRNA,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 (AVP) ,此类 AVP 能够切断病毒的mRNA,抑制病毒蛋白翻译,还可能抑制病毒的穿入、脱壳及装配,最终抑制病毒的复制。

干扰素还具有多重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强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等,促进和维护机体的免疫监视、免疫防护和免疫自稳功能。

// 干扰素应用于新冠肺炎抗病毒治疗

基因组研究表明,通过SARS-CoV-2与SARS-CoV、MERS-CoV 的全基因组对比,发现有40%~70%的序列相似性,且SARS-CoV-2通过S-蛋白与ACE2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结构上维持SARS-CoV的S-蛋白与ACE2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构象。目前SARS-CoV-2的蛋白结构与SARS/MERS有很多共同之处。在之前的SARS、MERS治疗中,也有一些临床研究显示α-干扰素治疗有效。基于以上原因第五版诊疗方案中提及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进行抗病毒治疗。

// 结语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尚无雾化吸入用α-干扰素制剂的药品,临床用药为注射用α-干扰素作为雾化制剂使用,需纳入“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因此临床医生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注射液进行雾化时,应严格注意超适应证的风险问题。而对于患者而言更应注意切勿擅自用药,如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

// 首都医科大学  天然

本文作者独家供稿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