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渊
教授,博导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获得者。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01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Zhao Yu 教授。2016-2019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Kevin Brown教授)。2020年1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Catal.、Coordin. Chem. Rev.、ACS Catal.、Chem. Sci.、Cell Rep. Phy. Sci.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等项目6项。荣获 Chinese Government Award for Outstanding Self-financed Students Abroad (2016),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2024), Chem Catalysis Emerging Investigator (2023),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23、202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优秀本科生导师 (2023)。担任业内知名期刊《药学学报》/《Acta Pharm. Sin. B.》青年编委。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手性胺和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新型高效合成方法开发。
2024/ Interview
Q
什么原因使您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
A
手性胺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FDA批准的目前市场上75%以上的药物是含氮杂环部分。2020,全球销售额前10%的小分子药物中,9个为含氮化合物。基于此和本人的自身研究背景,希望能开发温和、高效的手性胺以及手性含氮杂环分子的合成新方法,来进一步释放氮基手性化合物在生物与医药的应用潜力,助力新药研发。
Q
您认为影响科研结果和产出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A
外部因素:科研平台、研究团队以及科研经费。
个人因素:持续的专注与勤奋、创造力。
Q
您(或者您的团队)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难都有什么?如何应对?
A
刚成立课题组时遇到疫情和校区搬迁、科研平台建设、团队建设以及科研进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如何高效拓展研究的应用与转化。应对的主要方式是积极与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与制药企业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Q
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职业生涯中有哪些榜样?
A
在我的研究生涯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榜样,其中我的博士生导师Zhao Yu教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Kevin Brown教授对我的影响最大,他们对合成化学的热爱,对科研的严谨和对学生的付出一直是我职业生涯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
Q
您在生活中有什么兴趣爱好?
A
游泳、阅读、书法、围棋。
Q
在研究工作中,您认为一名年轻的研究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A
严谨、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能持之以恒、对课题和团队忠诚。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
Since 1999
本奖每年颁发一次,面向来自全世界处于独立学术研究生涯早期、崭露头角的科研人员,如助理教授和初级教授。获奖者由SYNTHESIS,SYNLETT和SYNFACTS的编辑委员会成员独家选择,他们不断关注从事化学合成与催化或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领域的有前途的年轻人。自1999年本奖项首次颁发给年轻研究人员以来,它的目标就是表彰和鼓励新一代有机化学家。该奖项包括SYNTHESIS,SYNLETT和SYNFACTS的一年免费订阅(在线和纸本)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