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慢性失眠 2024-02-19

#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神经病学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与神经病学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刘梦真 | 首都医科大学

↓ 神经病学专题丨87

失眠症(isormia)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存在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等症状。失眠的3P模型最早由斯皮尔曼教授最早提出,它假设失眠的发生和维持是由3个特定因子的累积超过阈值导致的。包括:前置因子、触发因子、持续因子。前置因子是指就是容易产生失眠的特质,包括生理上的特性或者心理人格体质;触发因子是指直接导致失眠的外在因素,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冲突等;持续因子是指短暂失眠发展成长期失眠的因素,如不良睡眠行为等。3P模型可用于失眠患者的病因分析。

Seminars in Neurology

Chronic Insomnia

Matt T. Bianchi

Semin Neurol 2017; 37(04): 433-438
DOI: 10.1055/s-0037-1605344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导致失眠的因素特别多,慢性疼痛可引起睡眠障碍。此外,躯体疾病如哮喘、心脏病、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皮肤病、糖尿病等可以影响睡眠,导致日间神经系统障碍。

心理生理性失眠症是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睡眠问题引发的失眠症,卧室成为条件性唤醒的重要因素,只要在自己的卧室内就可整夜睡不着,若改变睡眠环境,如在客厅沙发上或旅馆便能较好的入睡。

昼夜节律性失眠是影响睡眠时间的一系列睡眠障碍。晚期睡眠相障碍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与正常人相比,他们倾向于起的太早而无法重新入睡,而延迟睡眠阶段障碍的个体则以年轻人为主。因夜间工作或不定期轮班引起轮班工作睡眠障碍,导致严重的失眠以及白天过度嗜睡。

矛盾性失眠是指感受不到自己睡着的人,据估计占慢性失眠患者的5%。目前关于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

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睡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

睡眠评估时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对于确定患者失眠原因极为重要。多导睡眠图(PSG)是一种全面的睡眠监测,是诊断睡眠障碍疾病的“金标准”。在PSG上最常看见的两种可治疗性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和周期性肢体活动(PLMS),它们通常与慢性失眠并存,治疗OSAHS可以改善失眠症状。部分失眠患者因为担心监测环境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睡眠,因此可能不愿意在实验室接受检查。

屏幕截图 2024-02-19 092720.png

失眠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进行睡眠卫生教育,让患者了解一些睡眠卫生知识,消除失眠带来的恐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它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策略、认知疗法及睡眠卫生教育等。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已证明其治疗效果。不推荐药物治疗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的主力,因为失眠是一种长期症状。FDA推荐的药物包括传统的苯二氨卓类药物和新型非苯二氨卓类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安及抗抑郁药多塞平等。此外,还有曲唑酮、米氮平、可乐定、加巴喷丁等。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时,应不仅关注夜间睡眠改善情况,还应关注白天情况。

失眠症可能会单独发生,也可能与某些精神因素合并发生,找到导致失眠的因素非常重要,治疗重点放在非药物治疗,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改善睡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