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ct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Amputation on Left Atrial Morphology and Rhythm after Off-Pump CABG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伴左心耳切除对左房形态及心律的影响
Gerçek et al.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3; 71(04): 273-281
DOI: 10.1055/s-0041-1735809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死亡率、非体外循环手术、心律不齐
背景:左心耳(LAA)切除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房颤(AF)或窦性心律、CHA2DS2-VASc评分≥2的患者。但是由于左心房(LA)扩张,有人认为左心耳切除术后会引起术后房颤(POAF)。本研究旨在评估在非体外循环技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伴或不伴LAA截肢)是否会引起患者术后房颤这一假设。
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6年在本研究中心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2249名,具体纳入和排除标准如图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1522名患者,其中255例(16.75%)在进行动脉搭桥术的同时接受了左心耳切除术(治疗组),1267例(83.32%)未行左心耳切除术(对照组)。
图1:患者招募流程图
所有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大部分患者通过正中胸骨切开术入路,部分患者行双乳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术材料选择左侧内乳动脉和隐静脉。打开心包后,植入临时起搏器。由主刀医生判断是否可行左心耳切除术,若可行则通过结扎、LAA切除和连续缝合或吻合器进行切除及缝合。
收集患者术前、手术过程中、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是否发生过卒中、肾功能情况、是否首次进行手术、术后PCI、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输血率、30天死亡率等,汇总制作成表1。同时在入院当天及术后第6 ~ 10天用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估左房容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LAA截肢前后的血栓负荷情况、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观察是否发生房颤。
数据分析:由于手术技术的选择是非随机的方式,我们使用1:1 PS匹配,逻辑回归模型的主要效应包括所有来自表1的基线协变量。
表1:LAA切除术排序的基线数据集和ps匹配
结果
手术结果:术结果未见显著差异。左心房容量:治疗组LA体积未见显著差异,术前和术后平均LA体积分别为56.76mL和53.76mL (MD¼3.00;95%置信区间或CI [1.64;7.64];p¼0.20),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房无显著差异。
房颤:在不匹配的样本中,对照组患者发生POAF的比例为27.6%,治疗组患者发生POAF的比例为31.7%(比值比[OR] 0.82;95% ci [0.61;1.11],p¼0.19;在ps匹配的队列中,POAF率分别为33.3和31.2%(比值比(OR)为0.94 (95% CI [0.62;1.41], p¼0.75)。
亚组分析:性别、使用β受体阻滞剂、肺部疾病、射血分数和CHA2DS2-VASc评分的亚组间无显著差异,但POAF发生率呈现出随随年龄增长的趋势。
讨论
该研究表明LAA切除术对LA体积和术后房颤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短期影响。选择非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为了维持心房/心室的完整性,避免体外循环、停搏、缺血再灌注对手术的影响,使得心脏手术中对POAF的研究具有最小的偏倚。在匹配的样本中,两组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后的POAF发生率均约为30%(33.3%对照组,31.2% 治疗组),与以往研究围术期和术后AF发生率相近。本研究中性别、肺部疾病、术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CHA2DS2-VASc评分、左室射血分数等因素均与房颤发生无关,但森林图显示年轻患者的POAF发生率较低。LAA在心室收缩过程中充当减压室,但术后左心房扩张并不是由于切除LAA后心房内压力升高引起的,这种压力的变化与心脏失代偿过程中LA体积的变化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虽然本文数据显示LAA切除术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不包括严重的肾功能损害,若患者患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需谨慎考虑。虽然有新的研究表明左心耳切除术可能会使再入院率升高但在短期内左心耳切除对术后房颤并未发现有密切联系。
研究局限:本文研究时间周期较短,局限于院内随访,没有观察到左心耳切除术患者术后长期的变化。同时本文只观察了LAA对心脏的功能(有无发生房颤)进行分析并未涉及到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本期论文中文解读
李沛迪
/初稿
涂治
/初审
范成铭
/校审
范成铭,博士
The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 编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范成铭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心血管外科、缺血性心脏病的干细胞治疗。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5篇。他还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成员、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理学委员会成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