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taneous Recurrent Pneumothorax during Pregnancy Secondary to Ectopic Deciduosis
妊娠期异位蜕膜病继发自发性复发性气胸
Hakimi et al.
CC BY-NC-ND 4.0 · Thorac Cardiovasc Surg Rep 2022; 11(01): e67-e69. DOI: 10.1055/s-0042-1758115
关键词:隔膜、病理学、胸膜疾病、气胸、妊娠、胸腔镜检查(VATS)
背景:异位蜕膜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外器官的情况,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极少数情况下子宫内膜组织可以累及胸膜腔和肺组织引起气胸,妊娠期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罕见但会危机生命的临床病症。
案例描述:患者女,35岁妊娠15周,因呼吸急促、右侧胸腔引流管周围疼痛就诊。自述胸腔引流管是几天前在肯尼亚放置的,且妊娠早期曾有过两次气胸。医院检查发现引流管错位,取出引流管后影像学显示肺完全扩张无气胸,于是出院。
但两周后患者因胸痛和呼吸急促再次就诊,影像学显示气胸复发。使用闭式胸廓造口持续引流保守治疗,但发现水封瓶内持续漏气和胸膜聚集。于是医院决定采用胸腔镜(VATS)进行小叶切除和胸膜固定术。
结果:术中发现多处易碎的粉红色叶状病变,累及胸膜壁层、膈膜和右肺各叶的所有表面(如图1),无水疱或肺大疱。由于病变属于弥漫性,完全清除难度较大,因此将重点放在识别和治疗漏气具体部位。经渗漏试验发现中叶病变区域有气泡,使用楔形切除术和机械肋膜固定术消除了气泡。患者恢复平稳,并于术后第3天取出胸管后术后第四天出院。病理检查显示,该组织为HMB45阴性,细胞角蛋白阴性,孕酮受体阳性,PAX8弱阳性。
之后被密切随访,期间曾两次因复发性胸痛就诊,并发现有复发性肺叶基底段气胸。复诊时只进行了氧合监控,并未进行干预。患者在第38周时顺利分娩,产后10周复查胸部x光片正常。
图1 | 横膈膜上脆弱的子宫内膜样病变
讨论
蜕膜化是指准备受精卵着床时子宫内膜组织的形态学转变,在子宫腔外发现的蜕膜组织称为异位蜕膜。异位蜕膜病经常被误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与子宫内膜异位样腺体和间质类似,但异位蜕膜病发生在特定的子宫内膜,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病症。通常发生在妊娠期,但良性多见,且通常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完全消退。同时,与胸部子宫内膜异位综合征不同,异位蜕膜病的肺部病理表现非常罕见。据作者所知,这是继2014年Dudek等人的综述之后,英文文献报告的第5例病例,本病例中病理学发现孕激素受体阳性和HMB45缺失,与先前的病理学病例和蜕膜化标准一致。但这是第一个记录蜕膜组织中PAX8阳性的病例,而PAX8在苗勒管系统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用,这一发现可能进一步证实是蜕膜组织参与,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证据。同时,根据以往病例的分析,本文作者建议确诊有气胸或胸痛的患者在分娩前除常规胸部X线检查外,根据需要行VATS探查、滤过泡切除术和机械性胸膜固定术,以监测气胸的恶化或复发。一旦诊断为异位蜕膜病,应制定多学科计划,以确保安全分娩。
研究局限
由于异位蜕膜病继发气胸的临床表现极为罕见,因此很可能误诊为月经期气胸的不规则表现,极大地增高患者的手术风险。同时异位蜕膜病患者气胸复发率高,与异位蜕膜病相关的肺部实质改变的发生发展很难控制。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Knowledge Card
子宫内膜蜕膜化是胚泡成功着床、胎盘形成至关重要的步骤。黄体中、后期的宫内膜基质 (HESCs) 表达和分泌催乳素 (PRL) 、WNT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 等重要的蜕膜因子, 并向蜕膜细胞分化。异位子宫内膜上皮及其间质 (endometriosis, EMT) 、间皮下基质, 在持续孕激素作用下蜕膜化, 于卵巢、子宫、输卵管、大网膜、肠系膜、盆腔、阑尾等脏器表面, 呈灰白色小结节或斑块、灶性出血, 即蜕膜病、异位蜕膜,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很难被发现。通常于孕38周前或产后4~6周、数月, 随孕激素减少, 蜕膜样细胞逐渐萎缩、坏死、病灶自然消退, 印证了EMT的自然疗法, 无特殊情况不需任何临床干预。但异位蜕膜病临床极为罕见,且易被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影响患者治疗,极大地增强了患者手术风险。
本期论文中文解读
李沛迪
/初稿
涂治
/初审
范成铭
/校审
范成铭,博士
The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 编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范成铭博士的研究方向是心血管外科、缺血性心脏病的干细胞治疗。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多项课题。已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5篇。他还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成员、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理学委员会成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