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神经外科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与神经外科学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亚东 | 首都医科大学
↓ 神经外科专题丨86
枕骨大孔区(FM)肿瘤是指起源于颅颈交界处的肿瘤,一般指下1/3斜坡到C2椎体上缘的区域。此区域空间狭小,穿行许多重要血管和神经,肿瘤切除难度大、风险高,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FM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该区域由于临近重要结构手术操作受限,至今标准手术方法尚未达成共识。位于FM的脑膜瘤根据其所在的部位、与硬脑膜的附着区域以及与VA的关系可分为许多不同类型。齿状韧带是FM脑膜瘤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志物,据此FM脑膜瘤分为:后型:位于齿状韧带后方;前型:位于齿状韧带前方;外侧型可位于齿状韧带前方并延伸至中线以上。前外侧脑膜瘤是最常见的类型(68–98%),其次为后外侧脑膜瘤。FM形状以前未被考虑是影响手术可及性的因素。FM形状包括卵形、纵向、圆形、三角形、矩形等。最近一份尸头解剖的报告将它们简化为两个:卵形和非卵形。卵形定义为FM指数(前后径除以横径)≥1.2。通过后正中入路或远外侧入路可切除后型或后外侧FM脑膜瘤,可以直观地观察FM形状对这些肿瘤完整切除是否影响。然而,前侧及前外侧FM脑膜瘤由于其位于较深部位,且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在进入肿瘤基底部和阻断血管方面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前外侧FM脑膜瘤的FM形状对肿瘤切除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 2021; 82(06): 682-688
DOI: 10.1055/s-0040-1715559
Original Article
Kina et al.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结果
图1 |(A)卵状大骨孔和(B)非卵状大骨孔。箭头显示横向(t)和前后长度(l)测量值。FMI:枕骨大孔指数。
图2 | 非卵状枕骨大孔前外侧枕骨大孔脑膜瘤患者的影像:(A)术前轴向骨窗CT。(B) 术前T1轴位增强MRI。(C) 术前T1冠状位增强MRI。(D) 术后T1轴位MRI显示大体全切除。(E) 术后T1冠状位MRI显示大体全切除。
讨论
后部或后外侧FM脑膜瘤可通过后正中线、枕下旁正中、经髁和扩大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对于前侧和前外侧FM脑膜瘤,尽管采用远外侧经髁及其改良术等入路仍难以安全的肿瘤切除;并且可能损伤周围关键结构,包括脑干、后组颅神经和VA;同时,部分或完全切除枕髁可能导致颅颈不稳定。前路也曾有报道,如经口或经鼻内镜入路,但脑脊液漏、肿瘤切除不全和感染的风险增加。
FM脑膜瘤完全切除率在70%至96%之间。与之前文献一致,在本研究中,81%的前外侧肿瘤实现了完全切除。卵形FM患者的肿瘤全切率为67.5%,而非卵形FMs患者的肿瘤全切率为100%。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卵形FM的横向长度相对较窄,从而使肿瘤组织的较大部分残留在前部。卵形FM阻碍了手术视野,增加了暴露FM前部的难度,从而可能导致更大的失血、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FMI越高,肿瘤完全切除越困难。
据报道,包裹后组颅神经和VA的脑膜瘤是阻止完全切除的最重要因素。术前后组颅神经受累在卵形FM中更为常见,尽管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证实这一发现。有学者认为,在此类患者中应尽量实现肿瘤完全暴露可能有利于肿瘤切除。Sekhar等人认为,术后恶化与肿瘤大小有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前位、肿瘤侵犯、硬膜外延伸、VA侵犯、蛛网膜平面缺失等。据报道,2.5%-20%的患者术前神经系统检查结果保持不变,而术后恶化发生率为7.5%-17.4%。后组神经功能缺失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此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与之前报告一致,在卵形FM患者中明显更高(P=0.039)。Talacchi等人报告,33%的前侧、前外侧脑膜瘤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麻痹。在此研究中,25%的患者出现舌下神经麻痹,但37.5%的卵形FM脑膜瘤患者出现舌下神经麻痹。Komotar等人报告说,9%的手术患者术后病情恶化,而此研究三名患者(19%)术后KPS评分与术前评分相比有所下降,均发生在卵圆形FM组。因此,尽管卵形组和非卵形组的基线KPS相似,但卵形FMs患者术后KPS显著恶化(P=0.007)。
临床经验
在这项研究中,术前FM形状的特征似乎影响前外侧FM脑膜瘤手术的结果。由于卵形FM手术暴露、操作更加困难,从而导致了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大的手术失血量和更长的住院时间。建议对FM肿瘤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学评估,以确定FM的形状,可以为预期的手术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