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乙状窦后入路改良皮肤切口和骨孔定位:解剖研究 2025-02-19

#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神经外科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与神经外科学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亚东 | 首都医科大学

↓ 神经外科专题丨145

乙状窦后入路是一种多功能、安全的手术入路,可用于切除位于桥小脑角(CPA)的各种病变,如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等。自20世纪初Krause提出单侧枕下入路以来,Samii对该入路进行了改进和推广。乙状窦后入路最常使用的皮肤切口,包括“直切口”和“S形切口”。同时,枕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通常是不可避免的。枕动脉(OA)为枕肌、神经、部分后颅窝硬脑膜和枕部头皮提供血液供应。OA损伤会减少血供并导致手术切口的延迟愈合。此外,术后头颈部疼痛与枕神经切断和切口愈合的肌肉瘢痕压迫有关。一些研究强调了术中保护枕小神经(LON)的必要性,因此提出了“C形切口”、“U形切口”和“拐杖状切口”。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Part B

Modified Skin Incision and Location of Burr-Hole Surgery via a Retrosigmoid Approach: An Anatomical Study

Sun et al.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枕神经和血管的解剖关系很重要(图1)。枕大神经(GON)起源于C2神经的后内侧支,并与C3神经的后支相连。GON位于距后中线约5cm的外侧,在后颈部和头皮的内侧传导皮肤感觉。LON起源于C2和C3神经的后外侧分支,可分为两种类型。I型(60%)靠近胸锁乳突肌(SCM)的后缘,部分I型在乳突附近穿过SCM的前缘;I型位于后中线外侧7cm处。II型(40%)位于SCM后缘后4.5cm处。LON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并在枕骨、乳突和颞区传导皮肤感觉。耳大神经(GAN)起源于C2和C3神经的腹侧分支,并在SCM的前或后外表面上行。GAN的乳突支位于后中线外侧约9 cm处,GAN的主干位于乳突尖上方1 cm处。GAN是一种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耳廓和腮腺区域。OA起源于颈外动脉的后方,上行至内侧二腹肌的乳突区,然后沿OA沟上行。OA的枕下端始终位于头夹肌(SpC)下方,并继续沿上颈口上行,与GON伴行,距离后正中线约4至5cm。基于上述解剖特征,此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镰刀形皮肤切口,可以减少枕部解剖结构的医源性损伤。

除了在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术中减少软组织损伤外,骨孔的定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准确的定位不仅减少了静脉窦的损伤,而且提供了最大的暴露范围,减少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骨孔的最佳位置应在乙状窦-横窦交界(PSTS)的后下方。目前,星点(Ast)是定位骨孔最常用的标志。然而,Ast的解剖位置具有显著的变异性,因此,很难在手术中准确定位骨孔。本研究旨在研究相关的解剖特征,并提出一种定位PSTS的新方法。

结果


1.png

图1:枕部浅表肌肉、神经和血管的解剖。GAN,耳大神经;GON,枕大神经;LON,枕小神经;OA,枕动脉;SCM,胸锁乳突肌;SpC,头夹肌;trapezius,斜方肌。

2.png

图2:术中解剖示意图。(A)镰刀形皮肤切口长约10cm。切口上缘位于耳廓上缘远端1cm处,切口的下缘至乳突下缘1cm,SCM外侧1cm。(B)SCM向耳部翻转,黑色箭头表示SpC。(C)将肌肉翻转至颈部,完全暴露乳突和二腹肌沟。(D)O点为骨孔位置。SCM,胸锁乳突肌;SpC,头夹肌。

3.png

图3: 骨孔定位。(A)长臂游标卡尺和普通游标卡尺(精度0.02mm)。(B) 游标卡尺臂的尖端放置在颅骨内表面的PSTS上。(C)另一游标卡尺臂的着落点放置在颅骨外表面上的相应PSTS。(D)在一个左侧颅骨标本中,测量了PSTS-Ast的长度。颧弓上缘的延长线(颧骨线)作为X轴,X轴穿过EPDG的垂直线作为Y轴。交点被定义为O点。Ast,星点;ASTS,横-乙状窦交界的前上点;STS,横-乙状窦交界的中心点;EPDG,二腹肌沟的终点;PSTS,横-乙状窦连接的后下点;PSTS-Ast,PSTS和星点之间的距离;SS,乙状窦;TS,横窦。

4.png

图4:暴露CPA区。(A)右侧CPA区。(B)左侧CPA区。CN V,三叉神经;CN VIII,听神经;CN IX,舌咽神经;CN X,迷走神经;CPA,桥小脑角;pet. V,岩静脉;SS,乙状窦;TS,横窦。

讨论


传统的乙状窦后入路采用“直切口”或“S形切口”,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枕下神经、血管和肌肉的医源性损伤。特别是,LON、GON、OA和枕下肌群的切断是不可避免的。OA为枕肌、神经、部分后颅窝硬脑膜和枕部头皮供血。OA损伤可导致枕骨区域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切口延迟愈合。术后患者头颈部疼痛可能与枕神经离断或肌肉瘢痕压迫枕神经有关。

此研究提出了改良的乙状窦后入路切口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首先,使用多个体表标志精心设计皮肤切口,可以避免损伤GON、GAN、OA和LON的主干(LON枕支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SCM和SpC之间存在一层筋膜。在该筋膜层,SCM可以与SpC完全分离,并且可以避免肌肉切割。OA起源于颈外动脉的后部,上行至二腹肌的内侧,然后沿OA沟上行,所以OA的枕下段始终位于SpC之下,并在上颈线处继续上行。切开头皮后,暴露由后向前走行的SpC,这是避免OA损伤的关键。根据OA的走行,当SpC横向翻转至颈部时,不会损伤OA。翻转SpC时,应充分游离乳突上的肌腱,以实现更大的暴露。保护OA有利于切口愈合,促进术后恢复。

乙状窦后入路中骨孔的准确定位通常具有挑战性,这可能导致静脉窦损伤、暴露不充分和手术时间延长。骨孔的最佳位置应在PSTS。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Ast作为颅骨的表面标志来定位骨孔。但是,Ast变异性太大,在手术过程中很难准确定位。在实际的颅骨测量中,此研究中43例(69.35%)的O点更接近PSTS,14例(22.58%)更接近ASTS,5例(8.06%)位于CSTS。进一步测量了CSTS到O点的距离,并将其与O-PSTS进行了比较。这些结果表明,O点更接近PSTS。在62个颅骨标本中,56个(90%)的O-CSTS距离小于0.6 cm。将O点作为骨孔的位置时,应注意操作步骤以避免静脉窦撕裂。最后,在新鲜标本中的验证表明,该定位方法可用于骨孔的定位。

临床经验


乙状窦后入路的镰刀形皮肤切口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并可以充分暴露CPA解剖结构。与Ast相比,O点是乙状窦后入路中骨孔更可靠的定位点。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JNLS) 为同行评审期刊,发表原创研究、综述论文和涵盖神经外科各个方面的技术说明。JNLS的重点包括显微外科手术以及最新的微创技术,如立体定向引导手术、内窥镜检查和血管内手术。它分为两部分,交替出版。Part A涵盖纯粹的神经外科专题,Part B专门介绍颅底手术技术和方法。

JNLS目前是几个国家和国际神经外科和颅底学会的官方期刊。

JNLS Reports是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的姊妹期刊,为开放获取神经外科和颅底病例报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