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乙状窦后入路与经迷路手术切除前庭神经鞘瘤后乙状窦通畅的比较 2021-12-08

#Thieme未来星计划荣誉推出神经外科专题,我们将与未来星计划的小伙伴们持续推荐解读与神经外科学相关的论文与研究,欢迎关注。同时,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

本期推荐 & 解读  BY

亚东 | 首都医科大学 

↓ 神经外科专题丨06

听神经瘤(AN)或前庭神经鞘瘤(VS)是良性肿瘤,占桥小脑角所有肿瘤的85%至90%。典型症状包括单侧感音性耳聋和耳鸣,但也可表现为前庭功能障碍、面部麻木、面部无力或头痛。治疗方案包括观察、立体定向放疗或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的方法包括经迷路入路(TL)、乙状窦后入路(RS)或颞下入路。一般来说,RS方法被认为更通用,并用于听力正常的患者。TL方法用于听力不正常的患者或听力保存概率较低的大肿瘤患者。大肿瘤患者可能需要TL和RS联合方法以充分暴露。在TL入路中,乙状窦被暴露并用双极烧灼,以便减压和增加暴露。在RS入路中,乙状窦上方的大部分骨骼保持完整,而窦本身没有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TL入路与RS入路相比,是否有乙状窦狭窄的影像学证据。

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 2021; 82(04): 461-465
DOI: 10.1055/s-0040-1713773

Original Article

Sigmoid Sinus Patency following Vestibular Schwannoma Resection via Retrosigmoid versus 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

乙状窦后入路与经迷路手术切除前庭神经鞘瘤后乙状窦通畅的比较

Ziegler et al.

图1:测量同侧和对侧近端(a-在横向到乙状窦的过渡处)、中点(b-在近端和远端测量之间的乙状窦中点)和远端乙状窦(c-在从乙状窦到颈静脉球的过渡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进行T1冠状位增强MRI检查。

表1:患者一般特征

表2:影像结果

讨论


此研究中利用MRI比较了同侧和对侧乙状窦近端、中点和远端的术前和术后直径。两种手术入路之间术前和术后同侧或对侧乙状窦的直径没有显著差异。

曾有文献报道听神经瘤术后硬脑膜窦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0.9%-11.6%。Keiper等报道了107例患者中的5例发生同侧横窦血栓形成,经RS或TL手术切除后颅内压升高,患者出现头痛,视力障碍,尽管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对侧横窦和乙状窦未闭,但患者仍有视乳头水肿。两种手术入路的三次测量均显示同侧乙状窦的术后直径略有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的原因包括直接损伤乙状窦、乙状窦回缩、部分或完全暴露的乙状窦干燥、钻孔时直接热传导损伤或显微镜下的热暴露。另外,同侧乙状窦口径减小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继发于乳突切除缺损处的脂肪移植物压迫了乙状窦。Higgins等人报道了一名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显示乙状窦获得性狭窄后出现顽固性头痛,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显著缓解了头痛。根据血管口径,乙状窦狭窄没有客观的定义,诊断是基于窦内血流受损程度。

另外一方面,作者研究结果显示,采用RS方法的患者明显比采用TL方法的患者年轻(p=0.022)。这可能是由于尽力挽留年轻患者的听力导致。采用RS方法的患者的BMI也显著降低(p=0.046)。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患者总体年龄较轻、基础健康状况较好、合并症较少有关。

临床建议


TL入路切除肿瘤同侧乙状窦减压对乙状窦通畅性无明显长期影响。当需要时,可以安全地进行仔细减压,以获得足够的暴露,而无需担心硬脑膜窦狭窄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阅读全文及本刊更多论文,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