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Einstellungen
     
 
 
新闻
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 2020-02-18
21.jpg

针对传染病,我们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其气溶胶传播途径有待进一步明确。气溶胶作为一种传播途径,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对此我们总结了近年来的文献为大家进行介绍。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气溶胶颗粒的大小一般在0.001~1000μm之间,按其大小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直径小于10μm的小颗粒,因其可沿气流流线运动,其空气动力学具有潜在的短距离和长距离传播能力;小于5μm的颗粒能够轻易穿透气道一直到达肺泡腔,小于10 μm的颗粒容易穿透声门下方。

二是直径大于20μm的大液滴,它们更容易在重力影响下沉降,由于液滴太大,它们无法沿吸入气流流线运动。对于这种粒径,佩戴普通外科口罩即可起到有效防护作用,这种大液滴由于直径太大,也不会通过口罩两侧(没有紧贴皮肤的地方)被吸入呼吸道。

三是直径为10-20μm的“中间颗粒”,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兼有小颗粒和大液滴的一些特性,但沉降速度比小于10μm的颗粒快,且可能携带的病原体剂量比大于20μm的大液滴小。

如气溶胶中其中含有病毒即为病毒气溶胶。病毒气溶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气溶胶中病毒浓度较雾化前母液的浓度高。

二是气溶胶中病毒死亡速度通常有2个阶段,气溶胶形成最初几秒钟内死亡较快,约有半个数量级的微生物遭到灭活。此后的死亡速度较慢并受气象条件(相对湿度、日照、温度等)影响。

三是病毒气溶胶可飘离其原发地区,传播距离因风向、风速而不同,有研究表明病毒气溶胶扩散至下风向1km处仍保持其生物活性。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仍未明确,但既往文献表明,其近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些病毒是通过大颗粒还是小颗粒的气溶胶形式传播尚不清楚,这取决于传染源的病毒携带量以及温湿度、风速等因素。

相对于普通人群,医务人员无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绝大多数研究是认为SARS病毒是通过产气溶胶的医疗操作而出现院内传播的。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产气溶胶的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镜、吸痰、机械通气等过程中应着重加强防护。

// 结语

气溶胶是否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载体仍不明确,但其本质上还是经呼吸道传播,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及避免在人群聚集处逗留仍是有效的防护手段。对于一线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有必要加强其防护措施。相信随着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特性及其传播途径的进一步深入了解,势必可以找到更加有效、实用的防护措施,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

//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郝方斌

本文作者独家供稿

参考文献

  • Recognition of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a commentary.Tellier,R;Li,Y;Cowling,BJ;Tang,JW;BMC Infect Dis.2019 Jan 31;19(1):101

  •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Emerging Viruses via Aerosol-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Judson, SD; Munster, VJ; Viruses.2019 Oct 12;11(10)

相关专题